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法院报】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山东邹平法院人民法庭工作纪实
  • 作者: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近年来,山东省邹平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主责主业,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提供有力保障。

  专业审判服务市场主体

  辖区内有6家上市公司的韩店人民法庭配备了一支精干的金融专业化审判团队。他们深入开展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与金融机构、公证处合作设置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创新性地推进“赋强公证”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该项工作自今年6月开始推行,已成功化解金融纠纷60余件。

  韩店法庭组建金融快审团队,创新金融办案模式,对金融案件进行集约化审理,积极构建快立快审快执机制,以速裁速判提升金融审判质效,金融案件审理周期平均已缩短至11天,实现金融案件简易快审、速裁速判,类案专审,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受到驻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对企业来讲,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不只关心案件本身,更关心企业的声誉。金融审判庭的挂牌成立,让我们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充满信心。”一位在法庭办理案件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

  端口前移融入诉源治理

  近日,明集人民法庭法官来到青阳镇法治广场,指导网格员就一起叔侄因宅基地使用权反目的纠纷进行调解。原告李某与被告李某刚系叔侄关系。2019年原告在新疆打工期间,被告以双方有口头协议为由在原告宅基地上修建房子,2021年5月,原告以被告未经其同意私自在其宅基地建房为由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拆除所建房屋,恢复原状。

  “网格员把情况和我们沟通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亲属关系,我们决定对此类纠纷进行‘软处理’,尽量把纠纷化解在诉讼程序外。把双方邀请到一起,由我们会同网格员共同做调解工作。最终,叔侄俩当场握手言和,既未破坏已建成的房屋,也保护了原告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明集法庭庭长说。

  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矛盾纠纷化解,邹平法院致力于构建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既降低了诉讼成本,又方便了人民群众。

  “我们的调解工作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除了聘请调解员、邀请村里有威望的群众共同开展调解工作,法官也要‘脚下沾泥土’,把身子下沉到最基层,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邹平法院副院长王永峰到法庭调研时强调。

  延伸服务走进群众心里

  “没想到连村都没出,‘官司’就处理完了,我年龄大了,又加上现在正赶上秋收,得趁着天气好的时候赶紧把庄稼收了。本来还担心要是开庭去不了就耽误事了,没想到法官一听到我的难处,直接把法庭开到了我的家门口,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原告王某激动地说。

  现年60岁的王某与妻子张某共同生育了4个儿子(其中小儿子于去年病逝)和1个女儿。近年来,王某的妻子生活不能自理,王某独自承担照顾妻子、操持家务的重担,向子女求助均遭拒绝,无奈之下,王某向邹平法院长山人民法庭求助。

  考虑到农忙时节,承办法官来到王某家中展开庭审,法官先后“面对面”“背靠背”做几名被告的工作。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到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法官们释法析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邹平法院充分发挥巡回法庭的作用,重点选取涉及抚养、赡养、婚姻和相邻纠纷等群众身边易发案件开展巡回审判,邀请人民群众参与旁听,并结合案件情况,进行普法宣讲,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进行巡回审判十余场次,开展送法进社区、乡村,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组织开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十余次,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妥善化解和预防。

  此外,该院充分借助信息化践行“数字枫桥”理念,推行“一网通办”诉讼服务体系,强化线上诉讼服务效能,积极构建“指尖上”的智慧化法庭。

  “网上立案、庭审直播、电子送达、在线调解、远程视频接访等一体化功能已经是我们法庭的标配,在极大方便我们工作的同时,也为当事人带来了很多便利。”魏桥人民法庭庭长深有感触地说。(王 帅 王晶杰)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503号 电话:0543-3365914 邮编:25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