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决定,1949年2月,曲阜县抽调70多名党政干部,由县委书记周林、县长王德生带领,组成了一个县七个区的班子,成建制地随解放军南下支援新解放区。
大批干部南下后,曲阜县县、区两级党政班子重新组成:中共曲阜县委员会由刘明、孔子玉、庄正坤、史廷仁组成,刘明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同年12月任县委书记),庄正坤任组织部部长,史廷仁任民运部部长,张有桂任县委秘书处秘书;曲阜县政府由孔子玉任县长,刘汉章任县政府秘书,曲业盛任公安局副局长,丁汉亭任财政科副科长,刘宜轩、丁从贞分别任粮食局正、副局长,宋庆举任交通科科长,赵炎任司法科科长,王新台、米式民任文教科正、副科长,于永范任邮局(代)局长,唐庆汉任银行(代)主任。
九个区的班子是:曲城分区委、区公所由徐瑞让任副书记、曹恩胜任区长;防山分区委、区公所由萧子真任书记,石宗宪任副区长;王庄分区委、区公所由赵宗扬任副书记、高万坤任区长;吴村分区委、区公所由高怀清任副书记、楚庆殿任区长;南辛分区委、区公所由陈淑文任副书记、孔祥彬任副区长;陵城分区委、区公所由崔传珍任副书记、刘传保任区长;坊岭分区委、区公所,由孙炳恒任副书记、李景海任区长;姚村分区委、区公所由张干卿任书记、韩明德任副区长;小雪分区委、区公所由李思杰任副书记、赵立生任区长。
同时,曲阜县县大队因部分人员抽调南下,鲁中南第四军分区对曲阜县县大队领导班子进行充实调整:由县长孔子玉兼任大队长,县委副书记刘明兼任政委,朱兴邦任副大队长,甘同绪任副政委。县辖9个区中队,各区中队分别由区长或副区长、分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中队长、指导员。
曲阜重新组建的县、区两级党政班子,领导全县人民开始医治战争创伤,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建立村级党政组织,维持和保护社会稳定,不断促进曲阜社会各业的发展。
回忆文章:
我到曲阜县委报到
刘明
1949年2月,上级一句话叫我到曲阜。原先滋阳(现兖州区)南下干部中有我。也知道南下地区就是杭州,我也做好家属工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里是个诱人之地。忽然接到地委书记杨士法电话:“刘明同志,你不南下啦,明天就去曲阜委报到。”上级定的事没有回旋余地,没有说的,只有服从。第二天的日子大约是2月20日,我带通讯员高善峨(曲阜市粮食局离休干部)随我同行。他背1支加拿大冲锋枪和20响的驳壳枪,我带1支手枪,徒步30华里到了曲阜。
曲阜并不陌生,第一次曲阜解放时地委驻地,打游击在这一带转悠过。记得有的人家门联还写着:“家居鲁国多君子,地接尼山近圣人。”那里是文化圣地。进曲阜城后直奔有名的孔家十二府——曲阜县委所在地报到。曲阜抽调南下干部还没走,原县委书记周林说:“你来,工作也没什么交待的,县、区都有留下的干部,你慢慢熟悉情况吧。两个望远镜是打游击时的宝贝,现在南下用不着了,给县委留下作个纪念。”然后握了握手说:“就这样吧,我还得和南下干部做些准备。”这就算交接工作了。那个年代,那种形势下一切都是紧迫的,容不得半点拖泥带水。曲阜县10个区,正职干部南下,留下的区里干部都是副职(当年四季度都变为正职),各区主要干部都已到县,县委班子是县长孔子玉,也刚到职,组织部长庄正昆,农委一位史部长,宣传部长还没到职。到任当天,在十二府内召开了第一次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了解全县生产救灾、支前扩军、地方治安等工作,支前与救灾是重中之重。开会到夜12点散会,我忙一夜准备明天总结发言,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布置完工作,散了会,同志们拔脚就走。没有自行车,什么车也没有,全靠两条腿、两只脚,自己背着行李,装一脑子任务就赶回区里。
大概在1949年4月前后,鲁中南区党委、行署移驻曲阜城。县委、县政府搬到城西郊林西林东(东林西、西林西村)办公。1950年5月又搬回城里。县委开始住在东门外一个停产的酒坊里,后到考棚街孔家八府,
一直到1952年2月我离开曲阜,县委机关还设在这里。
——选自刘明著《九十述憶》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