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谢觉哉在曲阜
1956年7月的一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谢老(谢觉哉)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到广州视察工作,历时半月,回京途中来到曲阜小住数日。据随行人员介绍,谢老时已七旬,身体尚健,在穗(广州)期间,不顾年高,气候炎热,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白天深入工厂、田头,调查了解情况,广泛接触工人、农民、基层干部,晚间听取汇报,从未稍歇。在北返的列车上,考虑到如果直接回到北京,谢老又会马不停蹄地投入紧张的工作,故提出建议,在曲阜下车,稍事休息几天,谢老采纳了这一建议。
当时的曲阜,条件很差,没一间像样的招待所,只好安排其下榻于孔府后花园旁两间藏书的平房里。谢老在此共住了四、五天,我(时任曲阜县委书记)出于对谢老的敬重,每天都抽时间前去看望一次,时任中共济宁地委书记的高逢五同志也从外地赶来看望了谢老。谢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学多识,德高望重。谢老在延安时期被尊为“五老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谢老为清末民初时的“秀才”,参加革命后,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的严酷斗争,建国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内务部长。在党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抗战时期的1938年谢老出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当时的国民党驻兰最高长官贺耀祖,鉴于谢老的学识、资历和威望,也不得不敬他三分。
1952年冬,山东召开全省第一次县长会议,谢老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并作报告。我时任滋阳县(今兖州区)县长,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谢老博学,不用讲稿,他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就政权建设、政法建设、文化教育诸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深入浅出,讲得通俗易懂,博得全场热烈鼓掌。他还就如何当好一县之长,作了形象而生动的表述。他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的哲理说明做县长、当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重要性。他谆谆教导,勉励大家,共产党人要处处事事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而不要当官做老爷。谢老深刻的论述、中肯之谈,回顾起来,虽事隔多年,言犹在耳,令人永志不忘。
谢老在曲期间,名为休息,实则孜孜不倦。每次看他,不是在翻阅文件,就是在查看有关孔子历史的记载。一次谈话间,谢老问起我来,孔子周游列国,都是到过哪些地方?你知道吗?我一时语塞,只好回答,我对孔子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谢老见此情景,忙风趣地解释说:“无妨、无妨,不懂孔子之事,并不影响你做县委书记,我们现在不研究这个,孔子问题留待今后让历史学家去研究好了。”这样才使我下了台阶。
生活朴实,严于律己。时值建国初期,全国上下,党风民气都是比较好的,一般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当时在曲阜,在接待工作方面,上至中央、省级领导,下至一般人员,都是四菜一汤。所谓四菜,只不过有点肉蛋,其余就是蔬菜豆腐之类,对谢老也是这样。尽管如此,每次见面,谢老总是一再表示,菜做得太多了,一定不要超过标准。他说,离京前,主席(毛主席)都有交待:“出差在外,一是不能给下边增加太多的麻烦,二是生活要简朴,不能超过标准。”并诙谐地说:“如果超过了,个人要作检讨,还要受批评哩。”对此我只好向谢老坦诚说明,你们三、四个人,四菜平均起来,每人一菜并不多,钱粮也未超过(当时吃饭都交钱和粮票),县里并未额外补贴一文。这样谢老才放下心来。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说:“我们建国不久,百废待举,国家还有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我们国家工作人员的生活不能超过群众太多,否则我们将会脱离群众。李闯王进京的故事,我们应当记取。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能丢,要永远保持下去……”谢老这些朴实面真诚的语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可忘怀的。
反对“前呼后拥”。谢老在曲停留期间,为了保证其安全,公安部门派人在其住处,日夜值班,谢老对此很不满意。一天傍晚,趁警卫人员不在,谢老独自一人,步出孔府,到街上走走看看。保卫人员发现后,立即派人到处寻找,后来找到了,谢老正在一出售旧古董摊位与卖主闲聊,当即动员谢老回来。这件事情惹得老人家大不高兴。行前与我进行了既是批评又极中肯的谈话,谢老说:“做好对领导特别中央高级领导人的保卫工作是必要的,保证领导人的人身安全,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点不能疏忽,一定要做好。但不能过分,不要把保卫工作神秘化。如果领导人一动身,跟着一大帮人,前呼后拥,那和皇帝出巡有什么两样?这样势必引起群众不满,使我们脱离群众,那还怎谈得上密切联系群众?”谢老举例说:“战争年代,我们生活在群众之中,不是很安全吗?由于我们坚持相信并依靠群众,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现在搞和平建设,坏人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满眼都是坏人。”谈至此,我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一定切实加以改进。谢老见我态度诚恳,笑笑说,这事不要责怪下面,要讲清利弊、疏导教育,今后注意就好了。
岁月流逝,时移事易,谢老离开我们多年了,但其长者的风度、渊博的学识、朴实的生活作风,严以律己的革命精神,勤勤恳恳、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时时想着群众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谢觉哉在曲阜》系时任中共曲阜县委书记马英健同志的回忆文章,原载1995年11月22日《济宁日报》。本文选自中共曲阜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编《中共曲阜县委书记口述史》。
来源:曲阜史敢当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