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记忆 • 万里到曲阜视察
  • 作者: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1985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在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等人陪同下到曲阜视察工作。

  万里听取了中共曲阜县委书记刘福田的工作汇报,并到母校——曲阜师范学校看望师生,关心询问了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察看了学校的设施建设和发展变化情况。在召开的曲阜师范学校和曲阜师范学院负责人座谈会上,对办好师范教育作了重要讲话。回北京后,于12月为母校题词:“培养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此系万里第二次到曲阜视察工作。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曾到曲阜视察工作。

  回忆录

  万里同志1985年回母校视察的前前后后(节选)

  高文浩

  1985年11月8日,时任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同志来到母校——曲阜师范学校。从8时进校到11时40多分离开学校,万里同志在校活动近4个小时。

  “先看看”

  11月8日晨,我随学校领导在校门外等候万里同志。近8时,只见校门东侧人行道上,八九个人边走边谈,步行来到校门口,没有汽车跟随,也没有前呼后拥,路人竟然没发现国家的代总理来到身边。看了学校大门和郭沫若同志题写的校名,一进校门,万里同志就说: “先看看。”然后穿过校院,与身边人员边走边谈。

  首先看到大礼堂,他说:“这是礼堂,演《子见南子》的礼堂。我来上学以前演的《子见南子》。”

  往南走,我指着学校南墙一个遗迹说:“这是原来附小的大门,已经拆了。”万里同志问:“附小还有吧?我们那时候,附小办得很好。现在怎么样?”我说:“现在附小没有了”。万里同志吃惊地问: “怎么没有了?那实习基地怎么办?”寻书记说:附小“文革”中下放了,现在归县里管。

  当走到三排房时,我说: “这是当初的学生宿舍,也当过自习室。”万里同志问:“现在是什么?”寻书记说:“现在是教师宿舍。”万里同志说:“看看教师宿舍,住得怎么样。”李昌安省长也紧接着说:“看看教师宿舍。”我说:“1932年大逮捕时,国民党就在这里抓学生,抓了几十个。”万里同志说:“噢,就在这里。”他接着说:“我在这里时,这里是自修室。”当我们陪同万里同志穿过三排房后,一些同学在工字楼东侧看到万里同志,热烈鼓掌。万里同志微笑着招手,连声说:“咱们都是同学!咱们都是同学!”

  随后,万里同志来到会议室,8时半,座谈会开始。

  “今天来曲阜不是看什么孔庙,想来看看我的母校”

  曲阜师范学校参加座谈会的共10人。教师代表4人,曲阜师范学院也派出谷汉民书记、程汉邦副院长为首的10人(含教师4人)参加座谈会。万里同志随行人员,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副省长马世忠,济宁市委书记赵永贵、副市长路步炎,曲阜县委书记刘福田,副书记梁东成、曹道泉参加会议。

  座谈会一开始,万里同志开宗明义就说:“今天到曲阜,不是看什么孔庙,想来看看我的母校!”

  在长达2小时40分钟时间里,万里同志侃侃而谈,不仅深情回忆了他当年的学习生活,更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重要指示(我做了详细记录)。

  “我当时就在这个教室里”

  座谈会一结束,就按照原定行程,首先请万里同志参观工字楼。

  在“老校门”前,万里同志说:“噢,老校门,看来拆了?”在校长室前,万里同志说:“我们那个时候,校长是杨书田,很反动。”接着说:“二师出了个好校长张郁光。”在张郁光校长盖楼的纪念碑前,万里同志说:“噢,张郁光。”然后念碑文:“民国二十年。”走出穿廊,万里同志说:“噢,这就是原来的教学楼。我当时就在这个教室里。”边说边指着东南角的教室。进入教室,指着东侧前几排一个位置回忆:这是他的座位。接着说:“我们那时候一级三个班,第三班专门学英文,我就是学英文的,陈楚也是学英文的。”

  李省长问:“你们那时几个班?”万里同志说:“一个年级三个班嘛。每班45个人,三个年级。”李省长又问:“有多少学生?”万里同志算了算,说:“四五百学生嘛。”

  这时,李省长问:“这些教室现在是什么?”寻书记答:“图书馆。”万里同志兴致很高地说:“看看!”于是,大家进入图书馆。

  在图书馆,万里同志首先问:“解放前的书还有没有?”当知道解放前的书刊大部分没有了,“文革”中毁的毁,丢的丢,卖的卖,他沉默了一会,然后看到部分老书,感兴趣地说:“ 噢,是老书。看看还有没有我们那时的?”在他翻看时,李省长说:“找找有没有您读过的?”图书管理人员告诉他:“您那时的书都没有了,这些老书是曲阜第一次解放后,1946年以后添的。”来到另一间屋子后,他们以及马世忠副省长同时在书架上找寻老书。找了几本,都不是。其中,有一本《普希金诗选》,李省长说:“这也不是以前的。”万里同志说:“噢,普希金,国民党时也不叫学生看。”这时,图书管理员何梅青老师提到,学校还有一些线装书,在教师资料室。当我解释说是在北面教学楼单独放置时,李省长说:“不看了吧。”万里同志又问:“学校订了多少杂志?”何老师回答:“一百多种。”他问:“都是什么杂志?”答:“全国各地的都有,大部分是教育的。”他紧接着问:“杂志在哪里?”何梅青老师说也在教师资料室。万里同志问:“订了多少外文杂志?”何老师答“没有。”万里同志又问:“现在还学外文不?”寻书记解释说:“按照师范规程,四年制学外语,三年制不学。咱们学校是三年制所以不学外语。”这时,万里同志走出了图书馆。

  请万里同志参观校史展览是此次接待的主要内容,从图书馆出来后,在有关人员陪同下,一行人穿过工字楼,到南部小院参观了校史馆。

  “噢,这就是我”

  这个小院是曲阜师范建立后历任校长室所在。著名的进步书店“黎明书社”也在此院。路过校长室,万里同志说:“噢,这是校长室,杨树田的校长室,我们可不能进!”马世忠副省长紧接着问他:“叫你去过没有?”万里同志说:“叫我去就坏了,叫我去就叫我参加国民党了!”

  进入院南侧的校史展室,大家停住了脚步。门上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楚图南老校友(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任二师历史教师)题写的“曲阜师范校史展览”几个大字。看到前言建校80年了,万里同志感慨地说:“哎,80年了!”说完,仔细念着“校史沿革”,并对也在念“沿革”的李省长说:“那时叫二师。”

  走到30年代的展板时,看到一本1935年版《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同学录》,他可能没料到在母校能见到当年的同学录,非常感兴趣!从头到尾仔细翻看。翻到印有后师八级三班名录的那一页,看到自己的名字,高兴地说:“噢,这就是我!”并饶有兴味地指着自己当时的名字“万明礼”对周围的人介绍。

  “我就住这里”

  参观完校史展览,万里同志出小院向北走。万里同志巡视之后,指着旁边的一排平房说:“这是学生寝室,我就住这里。”

  时近50年,万里同志还对他当年所在班级、教室、座位、自修室、寝室记忆犹新,一下子就能指出来。可见母校生活在他记忆中的清晰和不可磨灭!

  其后,万里同志还观看了实验室,时间较短,由实验室老师解说。

  “咱们都是同学”

  走过原图书室、寝室后,又遇到部分同学夹道欢迎。万里同志还是大声说:“咱们是同学!咱们是同学!”

  随后,万里同志来到学校北部教学大楼前。全校师生在此列队欢迎。万里同志未发表讲话,在夹道鼓掌欢呼的队伍中自西往东走过,微笑着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几次停下来与师生握手,并多次大声说:“咱们都是同学!咱们都是校友!”

  几分钟后,万里同志结束了他的母校之行。全校师生深情地望着自己敬爱的老校友向学校大门走去。

  1985年12月北京寄来题词

  12月,即万里同志回北京一个多月后,北京寄来了万里同志为母校的题词:“培养优秀的文化与道德的播种师”。

  ——原文载于《百年万里》(主编宋思伟,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本文作者:高文浩,原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副秘书长。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